【STEM教學】小學生迪士尼邊玩邊學 園區內驗證STEM理論
發布時間: 2021/05/25 18:03
課堂學習與戶外學習大相逕庭,要是能走進大型樂園邊玩邊學,會否是學生們最易投入、最受歡迎的模式?為幼稚園至專上程度學生而設的迪士尼青少年團隊活動計劃,最近新增了STEM體驗行,讓小學生從各項遊樂設施中解構STEM原理。
STEM體驗行由迪士尼團隊與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一同製作,利用園內的場景及遊樂設施,讓學生趣味地學習STEM,並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。當中有從「瘋帽子旋轉杯」學習向心力和離心力的理論、在「蟻俠與黃蜂女︰擊戰特攻!」 學習數學理論中的比例概念等。
與教育界一同發展
據香港迪士尼樂園教育策劃統籌高級總監吳韻琴(Christine)指出,迪士尼青少年團隊活動計劃在美國創辦數十年,香港開幕時已引入,十多年間不斷演化,並邀請教育界一同發展,課程內容、選項、程度深淺等,亦緊扣學校課題。
STEM課程在美國也有,但內容不相近,因而更想構思一個本地化的STEM課程。
STEM體驗行是為高小學生度身編製,提供動手做實驗的機會。
希望學生置身迪士尼故事元素中,能有多些學歷,並寓學習於娛樂,培養解難能力、創意思維和探究精神。
她續稱,樂園就像一個live classroom,簡單如小小世界有一道鐵索橋及圓拱橋,已可延伸橋樑有哪幾種類別?為何會出現?如何製造?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應用等等。
與學校合作的STEM課程,由構思、諮詢、實地考察、設計、試驗到修改落實,經歷了整整一年時間。當中最困難的正是資源太多。
她強調,STEM並不只存在於受歡迎的遊樂景點,一些平時沒注意的場景,也有很多學習元素,要在眾多設施中篩選,再與學校商討,慢慢收窄範圍,最終才得以濃縮成3小時的課程。
緊貼學生學習程度
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(長沙灣)校長蔡世鴻身兼教育局STEM教育小組成員,他指出,樂園內的遊樂設施包含科學、動畫、物理等等不同元素,很多事物均與STEM息息相關,不同場景有不同學習機會,把知識與真實環境串連在一起,不再只是書本上的理論,能讓學習更有效。
參與課程設計的副校長鄭俊傑稱,學校可按學生們的學習程度,為課程提供合適的建議。
我們不是要同學學習大學程度的道理,一些太深奧的題材,未必適合小學生,因太難的他們做不到,太淺的卻沒興趣;同時也希望活動中每個學生也有機會參與,能運用觀察並動手實踐。
例如要引證黃金比例,同學要在活動中互相量度高度及伸開雙手的闊度,簡單的設計已包含數學原理。
數學中有很多有趣的原理,同學先理解、驗證,再在場景內玩一遍蟻俠與黃蜂女變大縮小的效果,應可察覺更多。
又如以《Toy Story》的抱抱龍Rex當主角的視錯覺遊戲,以摺紙把抱抱龍由平面變立體,透過手機更會看到Rex的視不斷追着你看。
視錯覺是將正常凸出的部分凹下去;在課堂上可以說概念,但如何應用則要同學經歷過才更深刻。活動後更可就着延伸學習教材向家人朋友介紹,同學能把過程說出來,也代表已理解當中的基本知識。
他指出,活動在樂園進行本身已很有趣,是真正的活動教學。他欣賞迪士尼在構思課程上所花的心思,如編排行程的移動路、物資處理等。
單是如何放置一件道具,也試驗了多次,並要收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,目的都是要維持到迪士尼的特色,否則在學校內學習便可以了!
他笑言,完成課程後學生都會想再來玩,既學到課堂學不到的事情,也能與同學一同探究,是難忘的經歷。
是次合作滿足感很大,因所製作的項目全港學生也可參與,作為教育工作者感到機會很難得。
鄭Sir不諱言,每間學校對STEM的定位不同,但走進樂園,希望同學都能動手做,透過假設、實驗、立論,培養科學探研精神。
全人發展德育課
Christine指出,STEM體驗行是首個STEM課程,對象是小四至小六學生,未來會繼續發展初小及中學課程,並可因應學校正教授的課程作出調節。
迪士尼青少年團隊活動計劃至今主要有4個項目,內容涵蓋物理科學、創意動畫、音樂舞蹈表演、通識及環保等等。
當中迪士尼樂園探索之旅更會由小朋友主導,利用全方位學習錦囊小冊子進行一場探索之旅,小朋友要按圖索驥,搜索園區內的獨特資源,像野外向定般實地找答案。
今年將推出的還有全人發展及價值觀教育,她續稱,中小學課程往往缺乏這方面的課題,也有不少校長回饋,希望能提升學生的正向教育思維。
去年樂園的新城堡開幕,展館內13位公主及王后分別帶出不同的正面品格,如關懷、堅毅、勇氣、希望、無限可能……等,均切合德育課題,讓我們可沿用展館的內容加入探索之旅,在迪士尼奇妙的環境裏啟發學生的正向價值觀。
記者︰李越樺